
平江春早,新笋破土香。在平江,与春意相映的,是漫山翠竹和缕缕笋香。 笋是春信,春亦藏于笋中。随着春雨淅沥,竹林里的泥土便悄悄松动。那些藏了一冬的笋,终于按捺不住,顶开湿润的土层,露出尖尖的角来。这时候,便是吃笋的好时节了。
春笋的时令极短,不过二十来天。过了谷雨,笋便老了,纤维粗糙,不复鲜嫩。但懂吃的平江人总能精准地抓住这稍纵即逝的鲜美,不落下这一口“春鲜”。天蒙蒙亮,山间雾气未散,便约上三五好友提着篓子、扛着锄头上山去。 挖笋是门手艺——太早,笋未足鲜,略带青涩;太晚,笋已长老,失了脆嫩。最好的时机,是破土三寸时,新采的笋还裹着湿润的泥土,笋壳上挂着晶莹的晨露,轻轻一掐,汁水便渗出来,鲜气扑鼻。 平江人吃笋,最重一个"鲜"字。笋一离土,鲜味便一日减似一日,所以平江人都会抓紧这段时间,变着法子吃笋。清炒笋片,只需一点猪油、几粒粗盐,脆嫩甘甜;腊肉炒笋,咸鲜交融,油脂浸润笋肉,更添丰腴;油焖笋则浓油赤酱,鲜味被牢牢锁住,咬一口,汁水满溢。若是挖得多了,一时吃不完,便晒成笋干,或腌成酸笋,封存起来,让这份春日的鲜味留待日后慢慢享用。 如今,反季节的蔬菜早已不足为奇,但春笋却依然固执地遵循着自然的节律。它提醒着我们:有些美好,是急不得的,必须等待恰当的时节。当春雷响起,雨水充足,泥土中的笋自然会探出头来,奉献出积蓄了一冬的鲜美。 人生有味,不过如此——当我们食笋时,品的不只是鲜味,更是顺应天时的生活之道。忙碌之余,不妨寻一处竹林,在时光里修炼“静待春信”的智慧,在掘笋烹鲜间,找回属于自己的节气。
责编:邹佳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